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三、星空中的第五个星球及其灵人和居民
168.我又被带到一个星球,这个星球同样在我们太阳系之外的宇宙。这次旅行经历了持续将近12小时不间断的状态变化。陪同我的是许多来自我们地球的灵人和天使,我一路上便与他们交谈。我时而斜向上走,时而斜向下走,但始终朝右;在来世,右朝向南方。我只在两个地方看见灵人,在一个地方与他们交谈过。我在路上或旅程中能领略到主的天堂何等浩瀚,这天堂是为了天使和灵人。无人居住的地区也使我断定,它如此浩瀚,以致即便有成千上万个星球,每个星球上都有和我们地球上一样多的人,仍然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住到永远,并且这空间永远填不满。我通过将它与围绕我们地球并专为它设计的天堂的面积进行对比得出这个结论;相比之下,这个天堂的面积如此之小,以致它还不到无人居住的空间的一亿分之一。
3267.“按他们的名字、照他们的出生是”表示内层品质或特征取决于信的衍生物。这从“名字”或“诸名字”的含义清楚可知:“名字”(name)是指性质或品质,“诸名字”(names)是指诸品质或特征(3266节),在此是指内层品质或特征,因为经上说:“这些是以实玛利儿子们的名字,按他们的名字。”“名字”(names)首先表示总体品质或特征,其次在此表示在总体品质或特征里面的具体品质或特征,也就是相对于总体品质或特征来说的内层品质或特征。“名字”(names)这个词也表示内层品质或特征,是因为这些品质或特征符合“照他们的出生”所表示的信的衍生物。“出生”表示信的衍生物,因而教会的衍生物(1145, 1255, 1330, 3263节)。
至于主的属灵教会,情况是这样:它遍及全世界,就信条或信之真理而言,在各个地方各不相同。这些不同就是“出生”所表示的衍生物,而这些衍生物要么同时、要么相继出现。这同样适用于主在天上的属灵国度,即:在信之事物上的不同如此之大,以至于在构成信之真理的事物上,没有哪一个社群,甚至没有哪一个社群成员与另一个是一模一样的(3241节)。尽管如此,主在天上的属灵国度仍是一个;原因在于,对所有人来说,仁是首要事物,因为构成属灵教会的,是仁,而不是信,除非你称信为仁。
凡拥有仁爱的人都爱自己的邻舍,当这邻舍在信仰问题上与他不同时,只要他的邻舍过着良善和真理的生活,他就不会计较。他也不会谴责正直的外邦人,尽管他们不知道主,也不知道任何信之真理。因为拥有仁爱,也就是过着良善生活的人从主接受与他的良善一致的那类真理,而外邦人则接受诸如在来世可以转向信之真理的那类真理(2599-2603节)。但没有仁爱,也就是没有过着良善生活的人永远不能接受任何真理。他可能确实知道真理,但这真理没有植入他的生活。他可能确实口头上谈论真理,但心里却没有它,因为真理不能与邪恶结合。因此,那些知道被称为信条的真理,但没有过仁爱或良善生活的人,尽管因生在教会而在教会中,却不属于教会,因为他们里面没有教会的任何东西,也就是说,根本没有可以与真理结合的任何良善。
9167.“以查看物主有没有把手伸向同伴的财物,拿走它”表在良善影响之下的结合。这从“查看物主有没有把手伸向同伴的财物”和“物主或主人”的含义清楚可知:“查看物主有没有把手伸向同伴的财物”当论及真理和良善,无论外层的还是内层的时,是指查看这些是否进入良善(参看9155节),因而是指查看它们是否在良善影响之下结合在一起(至于什么是在良善影响之下的结合,可参看9154节);“物主或主人”是指良善(9154节),因此,“查看物主有没有拿走它”是指查看良善是否通过与这些事物结合而把它们变成它自己的。“物主或主人”表示良善的原因是,对一个属灵人来说,良善居首位,真理居第二位;居首位的是物主或主人。此外,与一个人同在的一切真理照着良善的品质而被排列,正如一个家由它的主人来安排一样。
这解释了为何在圣言中,“主”(Lord)表示神性良善的主,“神”、“王”和“主人或夫子”(Master)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如以下经文:
耶和华你们的神,祂是万神之神,万主之主。(申命记10:17)
启示录:
羔羊必胜过他们,因为祂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启示录17:14)
又:
在祂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启示录19:16)
就神性真理而言,主被称为“神”(参看2586, 2769, 2807, 2822, 4402, 7268, 8988节);就神性真理而言,祂也被称为“王”(2015e, 3009, 3670, 4581, 4966, 5068, 6148节)。由此明显可知,就神性良善而言,主被称为“主”,因为在圣言中,凡论述真理的地方,也论述良善(683, 793, 801, 2516, 2618, 2712, 2803, 3004, 4138, 5138, 5502, 6343, 8339e节)。约翰福音:
你们称我为夫子,为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我,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约翰福音13:13-14)
此处主凭神性良善而被称为主,凭神性真理而被称为“夫子”。玛拉基书:
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祂的殿;你们所渴望的立约使者,快要来到。(玛拉基书3:1)
这些话论及主的到来,祂凭神性良善而被称为“主”,凭神性真理而被称为“使者或天使”(1925, 2821, 3039, 4085, 4295, 6280节)。
这解释了为何在旧约,当人们祈求主时,经常说“主耶和华”,以此表示“良善的耶和华”(1793, 2921节);又为何在新约,经上用“主”这个名取代了“耶和华”(2921节)。由此也可以看出马太福音中的这些话表示什么: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马太福音6:24)
“两个主”是指良善和邪恶,因为一个人必须要么处于良善,要么处于邪恶;他不可能同时处于这二者。许多真理能与他同在,但它们是在一种良善的影响之下被排列的真理。良善构成与人在的天堂,而邪恶则构成地狱。一个人必须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不可能在这二者之中,也不可能在这二者之间。由此明显可知,在圣言中,“主或物主”表示什么。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